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雙創”變為“三創”,除了“創新”、“創業”,新增“創富”一詞。這一表述的變化,深層體現的就是“共建共享”的施政理念:全員參與、機會均等、公平正義。
今年在創新、創業外,又加上創富,專家表示此舉意在強調收入的合理公平分配,讓擁有技術的雙創人員能根據貢獻得到相應回報。(資料圖)
萬余創客創造十億價值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22處提及“創業”,并指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指出“要激勵人們創業創新創富”。那么,新增的“創富”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東岳集團首席科學家、研究院副院長張永明分析,“創新、創業”是在做事層面,“創富”則是分配層面。“創富”講究收入合理公平分配,讓擁有技術的雙創人員能根據貢獻得到相應回報,有更加均等的機會去創造價值。“而這在過去提得比較少。”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雙創”的重點是要找到有效的渠道,把創新、創業的行動轉為創收、創富的成果,把創新的點子、虛擬的財富變成現實的財富。“以我們公司為例,獨創的 公司+創客 模式,已發展了一萬余名創客,創造經濟價值超過十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中創軟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景新海解釋道,通過創新創業,企業滿足了市場需求,促進了經濟發展,帶動了就業,創造了社會財富,為每個人實現夢想提供了平等的機會,促進了公平正義。
不再被貼條報銷耗神
“把科研成果推入市場后,更需給科研人員一部分收益,來激勵創新,這與 三創 也是一脈相承的。”景新海說。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還特別提到“切實落實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讓科研人員不再為雜事瑣事分心勞神”。
對此,張永明在高校和企業中的研究中深有感觸。在他看來,目前高校的科研環境有諸多限制。科研經費方面,除了大平臺建設外,教師日常研究所需經費全由橫向、縱向的項目獲得。“沒有經費就沒辦法維持學術研究,高校教師都在想辦法找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