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創新和創業都需要一定時間的孕育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創意思考需要時間,點子轉化成現實需要時間,而實踐中的打磨提煉更需要時間。因此,應該多留點時間讓創新創業者腳踏實地耐心思考,而不能將創業大賽變成“秀場”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國內逐步掀起了新一輪的創業熱潮。同時,諸如創客威客、眾包眾籌等新興創新范式的集中涌現,開啟了“創新2.0”時代的大門。在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的雙重驅動下,中國的“創業號”列車正高速行駛在快車道上,并且還將不斷提速。
創業類大賽要防止“一窩蜂”
隨著各級政府持續助力,全國各地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勢頭發展迅猛。無論是在大學校園內,還是產業園區中,抑或是電視媒體上,各種創業創新類的賽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各類創意秀和路演活動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
舉辦各類大賽營造創業創新氛圍本身無可厚非,但“一窩蜂”式的上馬,不僅讓人應接不暇,而且可能對“雙創”產生副作用。
首先,創業類大賽數量過多,留給創業者思考的時間不足。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由各級政府組織面向全國范圍的創業類競賽活動達49場之多,而2016年前11個月則已突破58場,意味著平均每周就有超過1場全國性的創業大賽鳴鑼開賽;其次,“同質化”活動面臨專業聚焦度不足和“創客”黏度不高的尷尬。雖然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在賽制設計中區分了行業領域,但仍有不少大賽活動既不限主題也不限行業領域,只要是報名參賽的項目都可以同場競技。這導致了比賽的專業競爭“深度”不足,在比賽“曲終人散”后也很少再有“回頭客”;第三,一些比賽過分強調形式和表演,忽略了對內容和技術的關注。目前,“雙創”比賽的形式大都采用“臺上項目路演,臺下評委打分”的套路,由行業專家或者天使投資人組成的評審團隊來判斷項目高低。比賽舞臺的布景酷炫無比,參賽者們個個西裝革履、演技十足,奪人眼球的外在形式往往蓋過了項目本身的技術性和專業性。
創新和創業都需要一定時間的孕育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創意思考需要時間,點子轉化成現實需要時間,而實踐中的打磨提煉更需要時間。因此,應該多留點時間讓創新創業者腳踏實地耐心思考,而不能將創業大賽變成“秀場”。
營造尊重原創的社會氛圍
目前,一些公眾對知識產權和原創作品的尊重意識并不高,而創新創業大賽或多或少會帶來些名利誘惑,創業者若抵擋不住誘惑而讓創意“早產”,則會引發被抄襲和模仿的風險。當初馬云啟動C2C項目(后來的淘寶)時,就要求絕對保密,不僅對外不宣布,即便在公司內部,也要把知情人數壓到低,并且與項目參與者簽訂嚴苛的保密協議,這都是為了保護孱弱的創意“幼苗”。
對此,政府有關部門應適當控制創業大賽的數量,避免許多好的創意和項目“見光就死”。同時,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營造尊重原創的社會氛圍。例如,在學校中開設知識產權內容的課程,從小教育學生“原創光榮,抄襲可恥”;在高科技園區和高技術企業集聚區內定期開展法制講座,加大對原創精神的宣傳推廣和對侵權案例的警示教育,將“樂于抄、勇于抄”的風氣扭轉為“羞于抄、害怕抄”。
比賽管理須精細化專業化
近年來,不少社會閑散資本缺乏有效投資渠道,一部分人將創業創新作為保值增值的潛在出路。由于不少大學生創業比賽專業性門檻很低,給了少數投機者可乘之機。一些年輕人出于“一夜成名暴富”的心態,將上市圈錢和被收購退出作為創業的初衷,為了結識更多投資者,帶著創業不久的公司到處參賽,堪比相親。這種做法,既不符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終也將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
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在策劃辦賽時應當避免粗放式的管理,提高比賽管理的精細化和專業化程度。提倡在高校內或者專業相近的高校之間擺擂臺,吸引“極客”“技術宅”們自發開展技藝切磋。針對技術交流活動,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和資金資助。例如,可以利用現有的校園場地、眾創空間和孵化器等,為學生或者創業者提供免費的交流場所。對于創客活動,應當多支持、少主導。把舞臺交還給技術愛好者,盡量讓他們多發揮作用。不能為了追求聲勢和熱鬧,而忽略比賽的專業性。
讓“雙創”活動更加親民
如何優化“雙創”活動形式,美國的經驗可資借鑒。1975年,一群狂熱的電腦迷在美國加州組成一家名為“家釀”的計算機俱樂部。“極客”們定期聚會切磋,在臺上炫技的和在臺下觀斗的,都是同一個領域的“技術宅”們。沒有評委打分,也沒有投資人“過堂”。就是在這種看似簡陋的形式和輕松的氛圍中,喬布斯展示了其臺蘋果電腦,當場被隱匿在臺下觀眾中的投資人相中。
政府部門在組織創業創新大賽等“雙創”活動時,不妨借鑒美國“家釀”俱樂部的活動形式,更加注重形式的“扁平化”和“簡單化”,拉近臺上臺下創業創新者之間的距離,確保交流活動的參與者和觀摩者都是專業的“技術圈內人士”。同時,不必專門邀請“高大上”的評審嘉賓,刻意營造出創業導師和學員間的等級關系,更不能用政府專項資金評審方式的“舊瓶”去裝創業創新項目的“新酒”。所謂“技藝有高下,創新無貴賤”,要讓參與者感受到,活動主要比拼的是創業創新者腦中的創意和手中的技術,而不是他們的衣著、財富和社會地位。別讓那些西裝筆挺、高高在上的評委導師嚇跑了滿懷創新思想的學生和創業者們,畢竟后者才是“雙創”活動的“主角”。如此,才能讓活動的參與者們心無旁騖,以放松的心態一門心思撲在項目和技術上。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