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7年2月8日,農歷正月十二,這是王瞾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昌平園區度過的第六個春節。六年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光學工程博士畢業的她,“帶著鋪蓋”毅然南下加入創業大軍。“我特別喜歡挑戰,一件事情如果不是我踮起腳才能夠著的,我就不太愿意去做。”
王瞾向記者介紹其所獲專利情況。聶晨靜 攝
2017年2月8日,農歷正月十二,這是王瞾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昌平園區度過的第六個春節。六年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光學工程博士畢業的她,“帶著鋪蓋”毅然南下加入創業大軍。“我特別喜歡挑戰,一件事情如果不是我踮起腳才能夠著的,我就不太愿意去做。”
科技園區的五層紅樓里,王瞾清晰利落地介紹一款由她主導研發的用于白內障治療手術的“普諾明A1-UV非球面人工晶狀體”。“這是國內唯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軟性高端可折疊人工晶體,打破了國際壟斷,數十萬患者因此重見光明。”
Toric散光矯正型人工晶狀體、衍射型多焦點人工晶狀體……如今身為技術總監的王瞾,對于擁有多項專利的高科技眼科產品侃侃而談。而在2011年,她所加入的還是一個算進保潔員才只有7人的初創型公司。
選擇創業 為夢想放手一搏
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代表民族品牌的眼科醫療產品,創始人兼董事長解江冰是一位海歸博士,中組部“”高層次人才。
技術人員在密閉實驗室內對眼科產品進行超聲波清洗。聶晨靜 攝
王瞾清楚地記著一個日子:2010年11月4日。那天她去面試,解江冰的一段話深深打動了她:“人眼就是一個光學系統,有關眼科的產品都跟光學設計有關。而在國內外眼科領域,卻非常缺乏光學出身的研究者。”
“未來你設計的產品將會植入千萬個眼科患者的眼內,無數人的重見光明足以證明你的價值。”這句話點燃了王瞾心中隱藏的夢想的火苗。頂著質疑和壓力,她放棄了京滬等地航天研究所及知名高校的“offer”。她想:如果能把自己在光學工程專業所學知識應用到眼科領域,那么或許能為這個行業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個外表看起來文靜的南方姑娘,骨子里有一股不安現狀的闖勁和心念如篤的韌勁。畢業季,她不滿于象牙塔之沉悶,不想過那種“一眼望到底的生活”,明知創業有風險,偏選擇背水一戰。王瞾覺得,這是一部分創業80后同齡人所共有的價值觀。
快速成長 與企業一路前行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引進一批人才,有時就能盤活一個企業。解江冰表示,對于創新型民營中小企而言,需要人才,也能讓人才發揮真正的作用。
在愛博諾德近六年,王瞾全身心投入系列人工晶體的光學設計工程研發,設計出多款具有創新意義的高性能眼科產品。她提出的“高次非球面人工晶狀體”、“后凸面形三點穩固式結構”、“邊緣等厚”和“0色差衍射型多焦點人工晶狀體”等設計概念,使國產人工晶體比國外同類產品更趨完美。
王曌已獨立或聯合申請各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30余篇,其中PCT國際發明專利2篇。如此高頻高質的創新,是她從未設想過的。從一名普通研發人員,到技術總監;從高校的女博士,到碩果累累的80后創業者,國家支持“雙創”的良好環境,讓王瞾與她所在公司一起迅速成長。
據解江冰介紹,代產品普諾明A1-UV人工晶體上市三年來,銷量已達13萬片左右,而公司完成三輪融資后預計2019年上市。“創業型公司,給我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如今,王瞾帶領一支十余人的研發團隊,向著更高目標前進。在不斷產品創新過程中,她的個人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曾作為項目負責人跟臺手術辛苦一上午累至低血糖,也曾為新產品的臨床實驗忐忑而整夜不眠。創業工作挑戰與成就并存,而這正是王瞾感受的人生意義。“自己研發出來的產品次植入人眼,患者術后第二天視力恢復,我覺得真的是太有成就感了!”
高視野、廣平臺 讓人才留下來
如果說,是80后年輕人實現自身價值的夢想,讓王瞾選擇了放手一搏南下創業;那么,北京昌平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土壤,則將她留在了這里。
王瞾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陳麗 攝
2015年,王瞾通過北京市雙高人才引進政策正式落戶北京。這一年,她被評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昌平區十大優秀青年”,成為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批專家陪審員。2016年,昌平區政府更將她推薦為年度“北京榜樣”。一系列的資源和機會,讓王瞾感慨:“高視野、開闊的條件對我自身的成長,幫助特別大”。
作為更原始的創業者,“海歸”解江冰也由衷贊嘆國內創業環境“比國外更好”。他表示,將公司廠址選在中關村昌平園,是由于昌平注重打造醫療器械產業集群,上下游互補效應顯現,加上園區的房屋補貼和人才政策,讓這里成為潛心科研的好地方。
創業之初,王瞾曾暗下決心:加入這家公司,它很好我也跟著好,它不好大不了我重新開始。從初的7人,到如今的150余名同事和兩棟投建的新廠房,人生的這場踮起腳尖觸碰的夢想,已落地生根。
(責任編輯:羅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