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時下,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引導和“互聯網+”浪潮的席卷,創業激發了中國數百萬在校大學生蠢蠢欲動的荷爾蒙。
時下,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引導和“互聯網+”浪潮的席卷,創業激發了中國數百萬在校大學生蠢蠢欲動的荷爾蒙。
然而,創業潮流涌動的背后,還有哪些需要冷靜深思的問題?
中國涌現大學生創業潮
頭梳三七分偏分發型,身著白色襯衫、黑色西裝,佩戴領帶,腳踩黑色皮鞋。初見黃周洲時,干凈利落的裝扮像極了都市白領,很難讓人將他與在校大學生聯系在一起。
黃周洲是江西南昌航空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本月24日,他以大學生明星創客的身份參加江西省第三屆大學生創業公開課,分享他的“互聯網+騰飛”創業項目。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在中國,“創客”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
黃周洲說,這并非他次創業,“從大一開始,陸續跟著別人做小生意,但之前都失敗了。”
放眼中國,越來越多像黃周洲一樣的大學生創客“噴涌”而出。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登記的大學生創業人數達到61.5萬人。
“一炮打響”OR“另擇他路”
2016年初,畢業兩年后的大學生何世官辭掉工作回鄉搞農村電商,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術優勢,為自家創辦的“應家紅糖”品牌拓展市場,并代銷葛粉、蜂蜜、土雞蛋等當地農產品。
盡管得到父母、政府的幫助,但何世官還是每天堅持跑渠道做產品推廣,“吃過很多閉門羹。”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一年上百萬的農產品銷售額,何世官成為當地農村電商帶頭人。今年,他打造了一支大學生創業團隊,擴大300畝甘蔗種植面積,爭取農產品實行品牌化。
大學生創客是否都能像何世官一樣一炮打響呢?
江西南昌市銀達實業有限公司創辦人蔣歡春認為,創業有很長的路要走,項目定位、團隊建設、推廣戰略等方面均有待市場檢驗考證。
江西理工大學大二學生溫佳錦遇到的瓶頸似乎應證了蔣歡春的觀點。
看到父母經營教育機構的成果,溫佳錦去年注冊了一個互聯網家教中介公司,通過提供大學生家教數據庫賺取注冊會員費。令溫佳錦失望的是,網站運行一年注冊會員僅70余人。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和家長、大學生的信任度不高等問題,溫佳錦稱以后或許會結合父母的事業,重新布局市場。
創業導師提供“冷”思考
創業改變了生活,但人人都適合創業嗎?江西第三屆大學生創業公開課導師徐浩認為,現在是大學生創業的好時代,但創業不能僅憑熱情和想法,需了解自己性格特征、家庭情況、自身優勢和資源等。
具備了條件,創業是否有成功的捷徑?蔣歡春稱,創業是階段性成果有效疊加的過程,沒有捷徑可抄,大學生要制定階段性“小目標”,一個一個階段去努力,“腳踏實地做好項目,才能吸引資本投資,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江西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王慶25日接受告訴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大學生受主客觀條件限制,對創新和創業都比較迷茫,建議大學生要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感知市場的敏銳能力。
(責任編輯:羅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