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健康、海洋發展、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面向2030,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創新在“十三五”期間將有哪些“大動作”?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為您獨家描繪屬于中國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三大看點。
服務科技創新“三步走”:樹立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工作新標桿
聚焦重大民生關切、大幅增加科技供給、創新鏈條向轉移轉化延伸……細數近年來社會發展科技創新領域的成就,徐南平介紹,我國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建立,將有效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建設總體布局在不斷調整完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確立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社會事業和民生問題在國家戰略布局中越來越重要。”徐南平表示,“去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發出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確定了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目標,提出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將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擺在國家科技發展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為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提升了信心。”
“三步走”戰略目標的提出,為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工作樹立了新標桿。徐南平說:“去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對發展的內涵進行了深入解析,為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目標。科技部將按照‘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的要求,謀求新方法,著力推動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由科研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
健康、美麗、平安中國”新圖景:科技創新織就保障億萬群眾生活的幸福網
“我們的衣食住行基本都將得到解決,那么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徐南平說,“需要更好的空氣、更潔凈的水、更健康的生活和更安全宜居的環境,這些都與社會發展程度密切相關。”
徐南平表示,“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互為支撐,社會發展不僅是民生改善和環境保護,也是更高層次的經濟發展。要把握好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新內涵,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工作新理念,實現從服務‘小眾’向服務‘大眾’的轉變,織就保障億萬群眾生活的幸福網。”
“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將圍繞“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平安中國”的重大需求,關注科技與經濟、社會、民生等發展相結合,通過抓規劃,系統布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落實規劃明確的目標和任務。
“一系列民生工程,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健康、美麗、平安中國的新圖景正在鋪展。”徐南平說。
創新推動社會發展“新路徑”:科技賽場必須有“一招鮮”
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總體部署,科技部在社會發展領域啟動14個重點專項,與“十二五”863計劃和支撐計劃經費投入相比,增幅約為37%。
科技部還將啟動中醫藥、防災減災、食品安全3個重點專項。與此同時,已分批啟動了“深海空間站”“健康保障”和“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等3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中國要想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在科技賽場競爭必須有‘一招鮮’,必須在若干領域創新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必須瞄準原創性、顛覆性和解決重大問題的技術創新,前瞻性和引領性地部署重大任務。”徐南平表示,一是優勢領域要變得更強,比如水稻,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未來要進一步引領該領域的發展;二是戰略必爭領域一定要強,比如海洋科學領域,要實現海洋強國戰略,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三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要超前布局,比如生物技術,一定要做大做強。
徐南平認為:“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力,轉化為人民福祉。科技部在服務好創新主體、服務好地方、服務好部門的同時,將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平臺,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更好推動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