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海淀區政府的指導下,由中關村軍民融合信息裝備產業促進會主辦,創客天下、鯤鵬科創聯合承辦的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啟動儀式暨首屆中關村科技軍民融合鯤鵬論壇在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基地舉行。
據介紹,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是以建設軍民融合共享經濟創新創業服務生態系統為核心理念,專注于科技領域軍民融合的成果轉化、技術轉移以及科技創新服務等內容,圍繞軍民兩用技術發展所必需的智庫、人才、資本、實驗、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等核心要素,充分發揮互聯網產品設計理念,以市場化運營思路為基礎,激活社會化組織的資源整合能力,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結合的一體化服務生態系統。
服務平臺的線下創業基地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通過與東升鎮鯤鵬農工商公司合作,在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橋西南角,形成了總面積為2萬平方米的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基地,擁有包括獨立辦公區、開放辦公區、企業展示廳、路演廳、會議中心等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通過打造“科技、前沿、集聚”的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培育先行先試的創新示范載體,拓展軍民融合發展新空間,探索具有中關村特色的科技軍民融合發展新模式。
北京市海淀區經信辦主任何建吾表示,海淀區將借助于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做好相關研究工作。第二,打造服務型平臺。平臺應該為駐區企業提供好對接服務的功能;第三,打造企業與軍工單位之間成果轉化和交流平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希望平臺能夠把企業新研發成果與軍方單位實現快速對接、落地和轉化,同時也希望平臺未來能夠起到連接政府、軍工單位和企業三方,推動交流合作的作用。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表示,推動軍民融合發展需要從時空全局出發,順應深度融合的三大趨勢:一是運籌內政、外交的大局,實現軍民結合的物理融合到軍民融合的化學融合轉變。二是順應太空文明的大趨勢,實現當前融合到未來融合的轉變。三是做好產業變革的大文章,實現單項融合到組合融合的轉變。薛惠鋒指出,軍民融合的突破點、著力點是把尖端技術集中的軍工企業研發集成優勢與非軍工企業的投資市場專項優勢結合起來,打通軍民通用技術雙向轉化的“后一公里”。從國內看,目前軍工技術轉移大多是單向轉化,僅僅發揮了點狀的、局部的、有限的效應,如果能夠發揮技術組合轉化、集群創新的整體效應,就會產生巨變式融合、爆發式增長的蓬勃態勢。
在合作簽約環節,中關村軍民融合信息裝備產業促進會分別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共建軍用新材料技術轉移中心、與國防科技大學軍民融合研究院就共建智庫及技術轉移平臺、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七零一檢測中心就共建開放實驗室、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第五一二研究所就共建生產力促進服務平臺、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第三一〇研究所就共建軍民融合成果轉化、與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就共建成果轉化及開放實驗室等簽訂服務平臺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以戰友融創、威視銳、華科博創、瀚岳軍智為代表的30余家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型企業簽約入駐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基地。
在隨后的首屆中關村科技軍民融合鯤鵬論壇上,各界軍民融合領域的專家圍繞政策解讀、前沿技術發展、裝備預研、軍民融合戰略、民參軍服務等領域發表了精彩主題演講。
此次活動后,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將采取軍地協同、優勢互補的方式,利用線上線下的豐富資源以及生態系統級的服務能力,充分發揮“開放共享、創新服務”的獨特作用,從而進一步推進軍民共建大融合、大發展。未來,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將不斷完善管理與線上線下互動的服務體系,推動一批在網絡安全、智能裝備、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軍民融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創新項目孵化,實現“5181”計劃:即5年服務1000個軍民融合項目,助力80%的入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打造1000億市值產業集群,成為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軍民融合創新服務平臺,為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貢獻力量。
據悉,此次活動以“科技興軍、協同發展、創新服務”為主題,來自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中央軍委相關部門、各軍兵種裝備研究院、軍工集團、科研院所、服務機構和金融機構等政、軍、產、學、研、用各界100余名代表出席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