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點贊的科技亮點
十九大視點
本報記者張蓋倫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天眼、蛟龍、墨子號、悟空、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點贊科技成果。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就是5年科技成果代表隊方陣了,來看看前排6位朋友的“模樣”吧。
天宮:開創多項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家族有兩位成員——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一號大哥是我國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于2011年進入太空。2016年3月,它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
6個月后,天宮二號接棒。它經過了全面升級換代,是我國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升上太空后,它已經接待了兩批訪客——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有關航天醫學、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的各種實驗也在它身上展開。
天宮二號還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多項“”:次在一艘載人飛船的支持下實現兩位航天員30天中期駐留;次對人機協同的空間站維修體系進行在軌驗證……(下轉第四版)
天眼:一口看得很遠的“鍋”
天眼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江湖名號”。從理論上來說,它能看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
當然,FAST還有個更平易近人的名字——“大鍋”。因為,它長得還真像口鍋。
大鍋建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它的主要職責是接收遙遠星空傳來的電磁波。
就在一周前,FAST出成果了。這個世界上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發現了6顆新的脈沖星,這也是中國制造的望遠鏡首次發現脈沖星。
蛟龍:胖嘟嘟的深潛者
蛟龍號長得跟蛟龍沒啥關系。它有個大肚子,肚子里要裝人。
蛟龍號能入海,還能入深海。它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早在2012年,它就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至7062米海底,刷新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
這么多年來,它去過中國南海、東太平洋、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馬里亞納海溝、雅浦海溝七大海區,作業地形包括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可以說見過很多世面了。
科學家們搭乘蛟龍下水,就能在深海開展現場調查和科學研究。
墨子號:我,絕不泄密!
兩千多年前的墨子不會想到,他的名字真能上天。
墨子號于2016年8月發射,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密鑰網絡,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還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并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因為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量子通信可謂“絕對安全”。墨子號的實驗成果,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墨子號,已經讓中國團隊在量子太空競賽中領先一步。
悟空:追尋“虛空”的“大師兄”
2015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悟空,是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
每分每秒,都有無數暗物質穿過我們的身體,只是我們不知不覺。悟空正用它的火眼金睛,找尋暗物質粒子湮滅或衰變后留下的痕跡。截至10月7日,悟空已探測宇宙粒子34億個。
實際上,世界上有多支團隊都在尋找暗物質。誰能驅散這物理學界上空的“烏云”?大戲已經啟幕。
C919:頻頻刷屏的噴氣式“網紅”
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可是“網紅”。2017年5月5日,它在浦東機場首飛,4000余人現場圍觀。而網絡上,各路網友都在為它“刷屏”。因為,C919承載的,是中國人的大飛機夢。
它歷經9年攻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飛機的機體,從設計、計算、試驗到制造全是中國人自己完成。它具有市場競爭力,飛機完全按照國際主流適航標準和國際主流市場運營標準研制。在C919的吸引下,一個大飛機產業集群正在逐漸形成。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