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關村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面向未來,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堅持在全球創新坐標系中找準定位,當好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大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面創新改革,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示范區創新發展不斷取得新進步。
創新發展交出亮眼答卷
中關村示范區規劃面積488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區十六園的發展格局。目前,示范區擁有近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3273家,是2011年的2倍;上市公司從2011年的200余家,增加到目前的31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614家,約占全國1/10;獨角獸企業67家,占全國一半左右。
2016年,示范區企業總收入超過4.6萬億元,約占全國高新區的1/6,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長18.6%;實現企業稅收2314.1億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20.1%;完成增加值6254.1億元,同比增長13.3%,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中占25.1%,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9%。今年1~7月,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24911.3億元,同比增長16.3%,實現利潤總額2199.5億元,同比增長33.9%。
中關村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中關村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近1.8萬億元,約占全國11%,是2011年的2倍,集聚了聯想、百度、京東、小米、奇虎360等一批龍頭企業;生物產業規模約1885億元,年均增速24%,利潤率連續13年在國內醫藥發達省市中排名,企業數占全國1/6,形成了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亦莊生物醫藥園、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特色園區;節能環保產業規模約4700億元,占全國1/10,已成為國內大的節能環保產業研發服務和技術輻射中心。
2016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1972.4億元,是2011年的2.3倍;專利申請量6.9萬件、專利授權量3.6萬件,分別是2011年的3.2倍和2.9倍。今年1-7月,企業共申請專利40805件,同比增長12.1%;專利授權24278件,同比增長6.2%;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分別占全市56.1%和56%。
截至今年7月底,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72424件,占全市的63.9%。企業累計創制發布標準6173項,其中,國際標準229項,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高端顯示等領域逐步掌握話語權。中關村的新技術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
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也持續得到優化。目前,中關村有2萬天使投資人,約占全國總數的80%,知名創業投資機構670家;2016年,天使投資案例819起,投資金額45.6億元,創業投資案例1961起,投資金額1054億元,均占全國1/3以上。高端人才加快聚集,目前中關村有“”專家1188名,占全國近20%。“雙創”繼續保持了高度活躍的態勢,形成了以“90后”創業者、連續創業者、領軍企業骨干創業者、海外創業者為代表的四支創業大軍。2016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2.5萬家;今年1~7月,新設立科技型企業15581家,同比增長58.9%,占全市新設立科技型企業總量的35.1%。
中關村的輻射帶動和全球影響力也進一步增強。中關村與全國26個省區市72個地區(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已合作共建23個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中關村企業在京外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近1.2萬家。2016年,企業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3940.8億元,同比增長14%,占全國總量的34.6%,近八成輻射到京外地區。
今年1~7月,中關村及北京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34311項,同比增長10.1%;成交額1911.1億元,增長23.2%。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截至今年7月,中關村企業累計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6003家。領軍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構近千家,海外上市公司98家。百度、京東進入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京東、聯想、北汽等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
近年來,中關村積極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國務院批準實施“1+6”“新四條”等先行先試政策,率先開展科技成果“三權”、鼓勵創新創業稅收、股權激勵、科研經費管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等重大試點,10余項試點政策已推廣至全國或其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推動出臺了“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市級政策,示范區研究出臺了支持重大前沿原創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創新能力優化創新環境、支持人才發展優化創業服務、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促進一區多園協同發展的“1+4”資金政策支持體系。
在中組部等15個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開展一批特殊政策試點,著力實施“綠卡直通車”等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項政策,啟動中關村外籍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積分評估工作。
在“一行三會”等部委支持下,中關村建設了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中關村示范區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關村示范區中心支局),開展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投貸聯動等改革試點。
中關村不斷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財政部等部委支持開展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國家工商總局支持實施工商全流程網上登記注冊等19項試點政策,國家食藥總局支持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等12項試點政策,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支持開展中關村進境動植物生物材料檢驗檢疫試點,在市政府領導下推進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
中關村積極加強前沿產業布局,率先構建了“高精尖”經濟結構。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出臺中關村大數據、集成電路、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政策措施,促進重點前沿產業發展。
中關村搭建市場化高端產業促進平臺,支持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建立石墨烯系列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支持中國科技大學在中關村籌建“1+2”協同創新平臺,支持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納米能源系統研究所等創新發展。通過公開路演方式面向全球挖掘和培育重大前沿顛覆性創新項目,已發掘出的57家前沿技術企業,平均估值超過20億元。
中關村還深入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采用政府股權投資、補助或貼息、共有知識產權等方式,安排資金24.5億元,支持了紫光展訊、精進電動等109個項目,推動一批前沿技術和重大項目落地發展。會同科技部火炬中心,出臺實施了國家高新區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工程和“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推動前沿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金融創新深度融合,催生“互聯網+”新業態,涌現了滴滴出行、美團點評、摩拜單車等一批分享經濟領軍企業。
中關村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雙創”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不斷優化創業服務,形成了由97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為代表的創業服務體系,有活躍的產業聯盟、協會商會、民辦非企業組織超過500家,形成了以中關村創業大街、中關村智造大街、“回+”雙創社區為代表的特色創新創業集聚區。
精準服務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中關村深入實施“十百千工程”“領航計劃”“瞪羚計劃”“展翼計劃”“金種子工程”等企業培育計劃,支持形成了“百度系”“聯想系”“金山系”等創業系,挖掘出一批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成立京企云梯聯盟,推動中央企業、市屬國有企業與中關村企業創新合作。
中關村實施“”“海聚工程”“高聚工程”“雛鷹計劃”,建設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的人才支撐體系。建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引導壯大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規模。支持發展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科技中介等創業服務新業態,依托中關村標準化協會發布了首批“中關村標準”。
中關村“雙創”服務由提供基礎服務的1.0時代、提供增值軟服務的2.0時代,演進到創業資源共享融合、專業垂直、生態多維的3.0時代,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成為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
中關村發揮科技戰略支撐作用,積極服務首都城市重大需求。以服務國家重大活動為契機,建立需求拉動創新機制。圍繞城市副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中關村在新產品、新技術方面的優勢,推薦廣聯達、滴滴出行、碧水源、桑德等一批創新企業,對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生態環境等領域的需求。
圍繞籌辦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組織格靈深瞳、曠視科技等一批企業,與世園局展開合作,服務“綠色世園、智慧世園、創新世園”。圍繞籌辦北京冬奧會,對接服務國家體育總局“科技助力”需求,組織諾亦騰、弘大等30余家企業服務訓練比賽、賽事保障、配套設施、冬奧場館建設等需求,支持延慶園發展能源互聯網、體育園藝產業。圍繞“大城市病”治理,支持千方科技、碧水源、桑德集團、神霧集團加強相關技術攻關和產品服務推廣應用。
聚焦“4+N”產業合作功能區,中關村推動構建了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印發實施《中關村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2016-2018)》,實施政策先行先試、創新社區共建、重點園區建設、新興產業培育、京津冀人才圈建設、金融服務一體化等六大工程。搭建市場化平臺,支持成立了“一司一金一空間”,即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中關村領創空間。
中關村還聯合津冀有關部門共同出臺實施《發揮中關村節能環保技術優勢推進京津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會同津冀共同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曹妃甸綠色環保示范基地、張家口云計算產業園、承德大數據產業園、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新增注冊企業194家,注冊資本金超過18億元。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初具規模,簽約企業95家。石家莊(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已有總投資達380億元的16個重大項目落地。張承云計算產業園建設順利,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獲國家批復。
推動開放式創新,中關村積極打造鏈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支持企業“走出去”,實施中關村企業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設立了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和300億元中關村并購母基金,支持企業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參加境外知名行業展會及國際會議、與國際高端創新資源開展合作等,目前已有聯想、百度、小米等近700家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
強化與境外創新區域的合作聯系,建立中關村駐硅谷、倫敦等10個海外聯絡處,支持中關村發展集團設立中關村硅谷創新中心,加快構建中關村國際創新網絡。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成立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支持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
中關村還注重“引進來”,發揮中關村—以色列國際技術創新合作轉移中心、芬華創新中心的作用,與國際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微軟、英特爾、ARM、Plug&Play、TechCrunch等全球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在中關村落地。2015年第三次承辦國際科技園區協會(IASP)世界大會,48個國家近700名代表參會,有效提升了中關村的國際影響力。
發揮全國科創中心的主要載體作用
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關村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深入抓好“兩貫徹一落實”,準確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國內外科技創新的新趨勢。
據悉,中關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一個核心任務、兩個工作抓手、三個引領作用。”一個核心任務,就是當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旗手,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作為核心任務。兩個工作抓手,就是在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主要載體作用和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發揮三個引領作用,就是通過政策引領,優化創新環境,完善服務體系;通過產業引領,打造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通過區域引領,輻射帶動十六區、京津冀、全國創新發展,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今后,中關村將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研究建立各分園分頭聯系重點高校院所的有效機制,整合搭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平臺,提高就地轉化率。深入高校院所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依托建設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組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共同參與的聯合團隊。推動各高校院所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和平臺建設,對相關機構和平臺給予資金支持。與重點高校院所通過PPP等機制,建設北京大數據研究院、航材院石墨烯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平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平臺等,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全鏈條支持。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化環節薄弱的問題,支持以硬科技為主或軟硬結合的孵化模式,打造硬科技孵化平臺。實施好北京科創基金,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引導。
中關村將積極推進新一輪政策先行先試。當好先行先試改革的試驗田,圍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需求,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提出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等新一批政策建議,已由科技部牽頭征求了財政部、國稅總局等9部委意見,下一步將修改完善政策建議并深入研究論證,推動盡早出臺。圍繞人才政策需求,服務外籍人才引進、在華居住便利化等,研究形成了《關于深化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的若干措施》,在相關部委司局形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爭取由中組部牽頭相關部委聯合印發實施。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推進外債宏觀審慎監管、投貸聯動等試點,形成新的政策措施。加強產業政策創新,開展醫療器械政策突破研究,提出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建議。對“1+6”“新四條”“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政策開展專項督導評估,推動政策更好地落地見效。
中關村將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堅持做“菜心”,密切關注變革性產業發展,支持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創新。按照“一產一策”,制定實施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促進政策,出臺《中關村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按照“一企一策”,推進實施領軍企業創新升級領航計劃,打造航母型科技企業。按照“一類一策”,制定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的政策措施,從前沿項目挖掘、創業孵化、落地服務、投融資等方面提供全鏈條支持。加強國際化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
中關村將加快高端人才聚集。深化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通過實施“”“海聚工程”“高聚工程”,加強對高端人才支持服務。實施“雛鷹人才”計劃,加強對35歲以下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明顯擴大支持范圍和名額。加強對王中林等國際頂尖領軍人才和團隊的支持服務。發揮中關村海外聯絡處作用,支持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科技園區、科技示范基地,增進人才交流合作。辦好中關村論壇,建設中關村海外顧問團隊。
中關村將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推動中關村十六園協同發展。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堅持聚焦功能定位、聚焦創新主體、聚焦先行先試、聚焦創新要素。加緊制定中關村科學城提升規劃,促進空間優化和功能提升。支持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和新型研發平臺建設,推動中關村大街存量空間改造升級和重點功能區建設,為主力出征做好支前工作。聚集全球高端創新要素,主動承接網絡空間安全、量子計算等國家實驗室,承接人工智能、腦科學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以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為重點,爭取在中關村科學城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國際標準、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型領軍企業集群。研究制定對各分園創新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分園創新發展的引導。建立分園控規審核機制,會同市規劃國土委、各區政府,對各分園加強規劃統籌,參與研究涉及分園用地的控規和城市設計導則。建立管委會“一處一園”聯系服務機制,指導分園明確特色定位和主導產業。研究制定中關村企業跨區遷移利益分享政策。
中關村積極推動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落實北京市河北省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深化中關村支持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研究,形成中關村支持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工作方案。圍繞雄安新區建設需求,簽署共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議。繼續加強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建設,推動出臺北京市天津市關于支持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強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人員隊伍建設,完成運營服務公司組建,加快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