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大代表與創客面對面“會診”創業難
“我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創始人和投資人都非常有實力,又傍上了團天津市委這個‘大款’。”王浩的開場白引來一陣笑聲。這個來自優客工場的年輕人卻話鋒一轉,“即使這樣,從我們落地的情況看,遠比想象要慢得多。”
笑聲戛然而止。“你講的這個是實話。”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散襄軍接過話,“現在我們的政府服務體系遠遠不夠,很多還是停留在表層。”
王浩說,優客工場從今年4月3日創立至今,在全國簽了30個場地,現已開了12個,“在天津,團市委給了我們很大幫助,我們想加快推進很多事,但在一些領域,特別是溝通理念上還有一定困難。”說到這時,王浩停頓了一下,“我想人大代表應該是想聽到真實的聲音吧。”
“一定要把真實聲音傳遞給各級政府!”散襄軍向對面的王浩點頭示意,這是他第二次接過王浩的話,“政府吸收這些意見,才能夠提供真正好的服務。這些企業才能落戶天津,真正發展壯大起來。”
這是2015年12月30日團天津市委舉辦的“共青團與人大代表面對面活動”。幾位市人大委員坐在一群青年創業者對面,探討“如何促進青年創業發展”。
創新創業不是新經濟“干掉”舊經濟
此次面對面活動在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的創客工場舉行。這里原本只是一幢普通的四層樓房,如今已“變身”首批“國字號”眾創空間之一。
“窮則思變!”北閘口鎮黨委書記馬珊珊這樣解釋這里發生的變化。北閘口鎮早在1995年已成為韓資企業聚集的開發區,大規模時共116家企業匯集于此,主要為三星、LG等企業做電子產品加工,“曾經非常輝煌”。
然而,危機的到來讓人猝不及防,“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訂單銳減,每個月都有一個企業關門,逼著我們必須馬上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馬珊珊形容北閘口鎮是“用創新創業促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先鋒”。在她看來,眾創空間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搭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平臺。
安正路創投服務公司在北閘口鎮創客工場落了戶。總經理陳奕超用“接地氣”4個字來介紹這個土生土長、為創業者服務的天津公司,“我們專注于搭建傳統企業家與青年創客之間的橋梁。”
“創業者中從來不缺明星,但缺‘壽星’。”陳奕超認為,創新創業要想發展,必須深挖當地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基礎,不要“趕時髦、追概念”。“安正路”進駐北閘口創客工場,正是看重了這里電子加工業的產業基礎,以及眼下訂單減少導致的大量閑置資源。
“有人說,新經濟要‘干掉’舊經濟,我不這么認為。”陳奕超說,青年創新創業應該與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相結合,“真正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還是廣大實體經濟。”
然而,他發現,與傳統企業家打交道并不容易,“他們對眾創空間到底要干什么并不太理解。現在很多傳統企業家日子很難過,他們也不知道現在這股創新創業熱潮該如何與自己的業務結合。”
陳奕超用了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創新創業是潤膚露,創新創業大賽是表皮,那么實體經濟則是表皮層下的細胞層,“現在表皮非常光鮮,卻沒有滋潤到細胞層。”
陳奕超正在做的,就是探索傳統大企業如何與創業小企業的相結合,如何相互借力、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眾創空間要有自己的“個性”
“我的辦公室你隨時可以推門就進!”這是團天津市委書記徐崗給湯明磊的一個特殊待遇。作為國字號眾創空間——“闖先生”的創始人,湯明磊自己就是個創業明星,當年他放棄赴哈佛深造的機會留下創業的故事至今為大學生創業者津津樂道。
“天津的創業環境比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湯明磊的“闖先生”成立于2012年,“當時幾乎沒什么創業項目,對我們而言真是‘無米之炊’。”
他現在做的,是為創業項目提供投融資對接和供應鏈匹配,“這一年我們高速發展,共匯聚了8100多個創業項目,很多項目都獲得了投融資并在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
然而,“高速”發展的背后,也給他帶來了很多困惑:眾創空間的盈利空間在哪里?投資和孵化能不能緊密結合?天津“雙創”的方向在哪里?
他在朋友圈里發了這樣一段話:現在中國80%的孵化器仍停留在空間孵化,剩下20%中的80%還停留在商業計劃書和路演階段。
他認為眼下重要的是,“雙創”服務者把自己從同質化的創業服務中抽身出來,做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
“要抓住每個城市不同的‘雙創’基因,這是不能被模仿和復制的。”他說,比如天津的“雙創”基因不是北京的TMT、不是上海的金融,也不是杭州的電商,“天津應該是新科技。”他認為,現在迎來了天津科技“雙創”的新風口,大量科技型企業涌現出來,如何把科技型企業雙創孵化服務工作做好,比做很多路演和活動更實際。
在王浩看來,眾創空間更需要政府扶持,但不能急功近利。“創業之后需要整合很多資源,而創業者大多沒有這個能力,那么就需要我們這些創業服務公司。”王浩說,這種整合資源的能力不是一兩天能鍛煉出來的,“中國的創業服務業從誕生到今天才不過兩三年時間,不能拔苗助長。”
他拿出行業內部分析的數據:2015年全國有上萬家眾創空間,2016年要達到4——5萬家,但同時有60%將倒閉。
“一個直接的感受是,創業者比眾創空間少,一些孵化空間爭搶項目、惡性競爭。”陳奕超也在眼下的創新創業大潮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創業者成了“走穴專家”和“比賽專業戶”,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現在的創新創業資源還沒能夠有效整合。”
“現在團市委已經在做內部整合了。”他設想,未來能不能實現讓做得好的眾創空間“抱團取暖”,組合成幾個有天津特色的代表性創業企業,甚至“走出去”占領國外市場。
打通創業服務“后一公里”
“怎么把孵化成功的企業扶持好,不要像創業浪潮中的浪花一樣轉瞬即逝?”天津市人大代表陳欣提出,眾創空間在追求數量的同時,應更追求質量。要提高政府服務能力,把發展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解決好,真正改善創業環境。
馬珊珊的另一個身份是天津市人大代表,她的感受是,“企業入駐創客工場,全靠團組織牽線搭橋。”因此,應該進一步發揮政府整合資源的能力,打造政府服務創業的生態圈。
徐崗說:“這幾年團組織為服務青年創新創業做了不少工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他認為,“一個個服務,不如做好抓手”,搞好幾個眾創空間孵化器,讓他們服務項目,團組織服務他們,從而帶動更多青年創業。
同時,要關注青年創業者訴求并上升到制度化,真正實現創業服務“后一公里”。
“過去維護青年權益,首要的是生存權;新時期則體現在發展權上。”散襄軍說,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業是找到了保障廣大青年權益的時代特點,要為青年發展搭建平臺、形成沃土。
“創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是在溫室里就可以成功。”散襄軍對在座的青年創業者說,創業一定要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沒有競爭,沒有國際化,創業不會成功。“我們要做的是,保護你們創業的熱情,為你們的發展權注入法律保障。”
他認為,大眾創業不能等同于“大家辦企業”。對大學生而言,主要是培養創新創業的意識,學會方法、培養意志。
“共青團有廣泛的資源,要發揮好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的紐帶作用。”散襄軍說,要打造支持更多青年創新創業的平臺,讓各類人才都有創新創業的渠道。
會后,劍橋海歸曾冠維送了散襄軍一塊3D打印出來的巧克力。他不久前曾憑著這個項目在天津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很好!”散襄軍鼓勵這個年輕人說,“越是民生的,生命力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