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想創業就業 機會有的是(圖)
昨天,市政府發布今年的十件實事,共36項,涉及“就業、住房、教育、醫療、交通、食安、養老、救困、助殘、應急、環保”等基本民生。這些實事將給市民生活帶來哪些利好?昨天,早報記者分兵多路,采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深入到百姓家庭中走訪,傾聽他們講述實事將給家庭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實事
1
促進城鄉居民創業就業,推進“創新、創業、創客”工作,政策性扶持創業1萬人、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3萬人,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萬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
推進“三創”工作,重點打造創業街區10個、眾創空間100家,集聚和服務創客5萬名,豐富全市創新創業載體,壯大創客群體。
全市政策性扶持創業1萬人,技能培訓幫扶1萬人,通過發放就業補貼和社保補貼等措施幫扶城鄉困難人員就業2萬人,促進更多的城鄉勞動者特別是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創業。
優先選擇貧困群體中有勞動能力、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能夠自主創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農村勞動力,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完成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萬人,增強其創業就業能力,實現增產增收。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促進城鄉勞動者充分就業。
代表委員聲音
市政協委員張黛婕:
人才和企業提升吻合度“每年的市辦實事中,都有促進城鄉居民創業就業的重要內容,這是民生大事,今年還提出要推進創新、創業和創客工作,將會壯大創客群體。”市政協委員張黛婕表示,市辦實事重視創業就業,這不僅是民生的重要根本之一,也是每個家庭的福祉所在。
張黛婕告訴記者,今年的市辦實事中,在新增就業方面,我市的目標是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就業覆蓋了各個層次的人才,我市近年來引進了大量高層次人才,構建了多層次的人才體系,這是城市創新的人才儲備基礎。”張黛婕表示,為了獲得高質量的就業,必須要提升人才和企業需求的吻合度。對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大學生技師班,張黛婕認為這是提高就業吻合度的好辦法,也是實現就業后一公里服務的舉措。“大學生的就業觀,應該在上大學之前就開始培養,可現實是很多人上大學后,才發現自己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隨著社會實踐增多,就業時就會出問題。”張黛婕表示,大學生技師班讓學生提高就業技能,通過提高就業吻合度,獲得高質量的就業,而另一方面,她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前置,學生及早培養就業觀,在校期間提升技能水平,而不是僅學習理論知識。
百姓故事
出場人:
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學員孫曉暉
多學門技術更有信心
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本科專業的孫曉暉,在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已學習一年,專業是機電一體化。“以前有人說這叫 "回爐",實際上更應該稱之為"淬火",是我們深造提高技能水平的一個好機會。”孫曉暉本科畢業后,曾工作過近一年,可是在工作中,他遇到很多苦惱,在一家崇尚技術的機械企業中,他一開始當技術員,每天審核圖紙,但自己的技術水平卻沒有得到很大提升,后來有機會轉到管理崗位工作,可技術上的短板讓他感覺工作起來力不從心。去年初,孫曉暉在青島早報上看到大學生技師班招生的消息,立即打電話咨詢,可從本科院校到技工院校的轉變,起初家人還有些糾結,但得知學校有好的就業去向時,所有疑慮都打消了。
一技在手感覺更踏實
孫曉暉認為自己更適合干技術活,“我學了很多機械自動化的理論知識,可到了車間要靠手上的技術,迷茫的時候感覺很不好,但來了大學生技師班,學到了讓自己感覺踏實的本領。”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孫曉暉各種設備和技術都“玩熟”了。如果技術的滿分是100分,孫曉暉認為自己大學畢業時也就20分的水平,而“淬火”深造后,他感覺自己提升到將近60分,未來的工廠帶薪實習和工作,自己還有很多技術要學,只有學成技術,職場的路才更好走。
多花兩年的時間,在青島市技師學院上大學生技師班值不值?在孫曉暉看來太劃算!“開弓沒有回頭箭,我覺得這是一次難得機會,如果把握不好,以后恐怕想改變會更難,我覺得現在的狀態很好。”一個月后,孫曉暉和他的同學們將面臨進工廠帶薪實習,掌握技術的他對未來很有信心,至少比2014年大學畢業的時候,多了一門硬技術。
掌握技術“學以致用”
孫曉暉的同學張坤和王昊成,也都是大學畢業后來到技師班 “淬火”學技能,他們大學的專業是應用化學、計算機軟件,這次為了高質量就業,也都拼了。王昊成覺得學習技術比一門心思看書更有收獲,這和他們在上大學時的學習方式完全不同,張坤也是同樣的感覺,自己有信心進了企業就能干活,因為在這里學到了好用的本領,再把大學中學到的知識結合進來,在技師學院大的收獲就是“學以致用”。“有了一技之長,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我的理想就是干技術,有了這個基礎才能談其它發展。”孫曉暉認為,能夠獲得這次技術提升的機會,是自己的機緣巧合,也非常感謝大學生技師班這個平臺,有了“技術”這個求職敲門磚,再加上自己的本科學歷,他對未來的工作和前途很有信心。
權威解讀
4億建創新創業載體
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我市將圍繞“三創”工作,市區兩級財政投入4億元,用于全市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推動創客群體發展。其中,市級財政投入1億元,用于創客平臺、創客實驗室、創業項目、“三創”活動、專業服務引進等補助以及創業街區、眾創空間建設等綜合獎補。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優化我市眾創生態,使創客群體能夠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服務。
依托“互聯網 ”等新技術新模式,有效集成創業服務資源,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有機結合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
技能提升助力就業
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為實現“全市政策性扶持創業1萬人”的目標,我市將落實大眾創業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一次性小微企業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崗位補貼以及創業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出臺關于實施返鄉創業工程、促進農村增收致富的意見,推動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優化返鄉創業環境,促進農民工、大學生、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創業。我市還將實施技能引領工程,健全政府購買職業培訓服務機制,鼓勵城鄉各類勞動者參加針對不同勞動崗位的適應性職業技能培訓。
記者從市農委采訪了解到,為了完成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萬人,我市將支持農業公共服務機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等,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全年建設農民田間學校50處以上;建立市、區市二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庫,形成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講師團隊;加快農民教育培訓信息化建設,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學習交流和互動服務。
建立“三位一體”失業預警
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好2016年就業工作,確保完成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目標,我市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建立失業動態監測、預測預警和預防調控“三位一體”失業預警機制,落實企業穩崗補貼政策。同時,我市將深入推進大眾創業工程,實施眾創空間倍增計劃,加快推進青島創業大學、“青島創業總部”等創業載體建設;實施返鄉創業工程、大學生創業海鷗行動計劃、大學生創業精英BEST計劃、大學生農村電商創業工程。
本版撰稿 記者 陳珂本版攝影 記者 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