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創業之都的“高新樣板”
導語:在新形勢下,成都高新區以“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為發展定位,以實施雙創大引領、產業大智造、人才大匯聚、開放大融合、產城大提升、體制大突破、民生大保障“七大行動計劃”為工作重點,落實對外開放、創新升級和深化改革,努力將成都高新區及其高新產業的發展推上更高臺階。
成都高新區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
異軍突起。如果用一個詞形容2015年的成都高新區,這個詞為合適。
2015年,成都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不僅成為四川首個達到這一成就的工業園區,而且其規模也位居全國國家級高新區的前列。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成都開拓新思路、采取新舉措,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實現了經濟的逆勢增長。2015年這塊面積僅占四川省萬分之2.7的區域,貢獻了全省百分之4.2的產業增加值,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成都奇跡”。
在新形勢下,成都高新區以“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為發展定位,以實施雙創大引領、產業大智造、人才大匯聚、開放大融合、產城大提升、體制大突破、民生大保障“七大行動計劃”為工作重點,落實對外開放、創新升級和深化改革,努力將成都高新區及其高新產業的發展推上更高臺階。
而其中的許多經驗,具有樣板一樣的價值。
從世界到自身,信心來自哪里?
縱觀發展,豪情滿懷;展望未來,信心百倍。在談到宏偉藍圖規劃時,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范毅通過分析形勢,從五個遞進的層次進行了歸納。
從國際來看,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以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加快突破、交叉融合,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影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格局。同時,新一輪全球化也正在深化發展,從以商品、服務、資本為主的全球化,轉向以科技、人才等主導的全球化,創新要素流動到哪里、向哪里聚集,哪里就會成為全球產業和經濟制高點。
從國家來看,黨的十八大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國家把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的傳統發展方式,打造新引擎,塑造新動力,加快形成發展新實踐。
從四川來看,四川省委全面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兩化”互動城鄉統籌和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重點突出全面創新改革牽引,加強結構性改革。特別是省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標志著創新改革工作進一步加強,轉型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
從成都來看,成都市委綜合研判全市發展方位,成都正處于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引領邁進,規模化擴張向集約化提升轉換,區域中心城市向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躍升,明確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從成都高新區自身來看,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是新一輪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高新區發展面臨的深層矛盾和挑戰也不少,主要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導致穩增長基礎不牢固;電子信息產業單點支撐導致產業發展結構不合理,新千億產業集群還沒有明顯突破;科技創新資源投入不足導致增長動力順利轉換尚需時日;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于城市建設和人口的快速聚集;體制機制創新還需要適應新的發展要求。
“破解發展難題,需要我們樹立更加高遠的目標,找準癥結,迎難而上,加以解決。”范毅如是說。
抓住定位,在機遇中尋求未來
從形勢來看,屬于成都高新區的機遇真正來臨了。這其中既有“三次創業”奠定的基礎優勢,包括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占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先機,儲備了強勁的創新動能,形成了領先的發展環境;也有宏觀環境蘊藏的新機遇,包括了國家、省市新一輪發展增添的新動能,獲批成為中國西部首家國家資助創新示范區帶來的新動力,以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帶來的新契機;還有開放合作搭建的新平臺,為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以及空間拓展孕育的新機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國務院所確定的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資助創新示范區“三區一極”——即建成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高端產業集聚區、開放創新示范區和西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的戰略定位,成為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的大機遇。這個總的定位,具體來說包括:
建成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大力匯聚高端創新創業主體與要素,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成為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策源地。
建成高端產業集聚區。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為導向,著力聚集高端發展要素,突出發展優勢產業,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發展,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蓬勃發展,成為產業創新的集聚區。
建成開放創新示范區。全面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持續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深化與國內一流園區合作,加強省域內聯動發展,創新推進一區多園模式,成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合作的橋頭堡。
建成西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較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效益與質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成為引領西部地區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七大行動,以實踐支持發展
在成都高新區,“七大行動”是重要的發展支撐。
所謂“七大行動”,是指成都高新區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宗旨,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統攬,以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為核心,以創新強區、開放興區、法治立區為主線,深入實施雙創大引領、產業大智造、人才大匯聚、開放大融合、產城大提升、體制大突破、民生大保障“七大行動”計劃,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努力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努力實現引領型發展。
在成都高新區,“世界雙創試驗田”、“國際智造谷”、“國際創客天堂”、“國際現代新城”、“全面創新改革核心引領區”、“文明和諧首善區”等說法,正在成為現實。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雅梅認為,成都高新區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將帶來創業創新人才、企業和資金的聚集效應,加快研發和高端產業的發展;將形成產業聚集,有效提高出口能力;將帶來輻射效應,對成都、四川甚至西部地區形成帶動作用;還將提升成都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商的吸引力。
而作為實踐者,TestBird CEO李偉印象深刻的是打造“國際創客天堂”。他認為:“如果全國甚至全球的投資機構都愿意到成都來,創業企業拿到投資的機會就更多,這是實在的好處之一。同時,我們是給企業提供測試服務的,成都高新區吸引到的企業越多,我們的發展環境越好,甚至在園區里就把客戶拜訪了。”
為什么成都高新區“敢”提出這么亮眼的行動計劃?因為條件成熟了。
除了此前分析的環境因素外,在制度和定位上,成都高新區都走在了全國前列。范毅介紹說,四川省、成都市一直匯聚各方力量支持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四川省將出臺關于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實施意見;成都市委、市政府則積極推動出臺《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為建設國際創新創業中心保駕護航。
成都高新區作為四川全面創新改革的核心引領區,將積極推進供給側等改革,加快政策的先行先試,充分釋放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活力,率先促進科技與經濟、科技與金融、科技與軍民深度融合,突破行政區域限制,推動技術、產品、服務和模式輸出,營造全新的發展生態。
以創新為使命,打造萬億產業園區
對于中國來說,2020年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年份。如今的許多改革和部署,都是以2020年為時間界限的。而對于成都高新區來說,這個時間是一個“萬億節點”。
據悉,成都高新區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口徑產業總產值10000億元,聚集科技企業10000家,聚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00人,發明專利授權累計超過11000件,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1000項。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的基本框架體系,形成要素聚合、發展強勁、機制健全、環境友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興產業集群,實現全球創新要素資源充分匯聚、創新創業高度活躍、區域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
事實上,成都高新區已初嘗到過創新的甜頭。2015年,成都高新區3000億元的工業產值中,有八成以上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推動下,成都高新區牢牢把握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的要訣積極推動。正是由于這批新興產業的推動,使得成都高新區在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下取得了10.1%的增長。
如今,一流的目標,離不開高水準的規劃設計。范毅解釋說,這里突出重點任務,就是要創造一流的業績。
例如,在“雙創”服務上,成都高新區內的蓉創廣場成為了一個突出典型。創業廣場內的眾創空間、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載體建設正在迅速建成。僅2015年一年,成都高新區新增眾創空間和孵化器30家,孵化載體面積擴張65萬平方米,新認定公共技術平臺9家,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科技研發機構15家。良好的創業環境,使成都高新區聚集了27家上市企業,約占成都市一半,上市企業數量在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三。
而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等方面,成都高新區更是積極提高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水平。除了借助成都市“蓉歐+”戰略,建設了歐盟項目創新中心外,還將積極打造中韓創新創業園、新川創新科技園、國際生物產業城等跨國項目園區;除進一步加大面向全球合作力度,將和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等創新高地建立合作關系,還將同哈佛大學、德國洪堡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展開人才對接。
“十三五”剛剛起步。五年不長也不短,但足夠一個以創新為靈魂的高新區再次騰飛。成都高新區,正在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