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建設創新型的國家,必然要求推進融通型的創新。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打破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加快構建國家創新體系。李克強總理考察科技部時再次強調相關問題,提出要推進融通創新。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科技經濟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和精準把握。
一部人類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不斷深化融通協作的歷史。過去100年來,人類創造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豐富得多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基于科技革命的人類協同能力和協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當代信息技術革命正加速進行、深度拓展,5G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在創新中涌現,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被相繼催生,科技革命轉化為產業革命的周期越來越短,科學與技術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與經濟的連接愈加緊密,供給與需求的互動更加頻繁,為各國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協作創新、融通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我國在融通創新、融通發展上已取得重大進展,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科技要面向經濟、經濟要依靠科技,創新各主體、各環節、各領域、各區域互動融通、高效協同的國家創新體系在發展中日益形成。
融通創新是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國要培育發展新動能、搶抓發展新優勢必須在推進融通型的創新上下更大力氣。要善于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不斷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轉變為創新型的社會、創新型的國家。
推進融通型創新,尤其需要實現“三個融通”。一要融通科學和技術,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產業化更好對接,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基礎研究,打通創新鏈。二要融通科技和經濟,拉緊大中小微企業和高校院所、企業、創業者之間緊密協同的紐帶,更好銜接創新鏈和產業鏈。三要融通供給和需求,著重在供給側下功夫,使創新和生產更多從“剛性”走向“柔性”、從排浪式走向定制化,把創新鏈和產業鏈真正轉換為價值鏈。
對于政府而言,至為重要的是創新服務、搭建平臺,統籌發揮科技的社會事業屬性和經濟功能,通過典型區域的融通創新示范引領全社會的融通創新,要繼續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推進鋼鐵、煤炭、煤電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進而推動構建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迸發、有機融通的國家創新生態系統。